课程研究
写思路在选择题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 时间: 02016-12-19
 

写思路在选择题训练中的应用

 

生物科 李敏端

 

20166

一、研究背景

2016届高考是广东省首次参加全国卷考试。全国卷生物考题与广东卷有多方面的不同。其中,选择题部分的变动受到很多同行的关注。首先,分值上,全国卷和广东卷都是636分,但由于全国卷的总分只有90分、广东卷是100分,则选择题的比重是加大了。而每道题6分,分值上几乎与一道大题相当,考生往往会因一时疏漏而痛失6分。另外,从考查角度来看,广东卷选择题较注重跨章节联系,一道题4个选项往往涵盖了几本课本的多个章节的内容,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内在联系的把握。而全国卷的一道题往往就只考一个知识点,貌似简单了,实质上是多角度考查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理解的深度。而且正确答案往往是来自书本上一些不起眼的句子,要求考生钻研课本、吃透课本,容不得半点“大概”、“差不多”,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比广东卷时代低!而这点也是造成同学们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全国卷的选择题比重加大、考查更注重细节、考生更容易出错,不少同行都认同:得选择题者得理综生物的天下。

二、提出问题:

由于是第一次面对全国卷考题,老师和学生都在不断调整和适应。进入高三后的几次考试,大家都意识到,要取得生物成绩高分,首要条件是选择题全对。在一轮复习阶段,我发现同学们的选择题分数总是飘忽不定,即使是班上基础较好、头脑灵活的那批同学,也不能稳拿选择题。每次考后找学生了解,他们都十分懊恼地表示:选错了的题目是懂的,只是因为粗心、求速度而不审题等原因造成了失误。然后,真的都只是因为粗心吗?我认为,所谓粗心是一系列问题积累后的综合表现,但它却容易成为同学们逃避问题的借口。如果不找到粗心背后隐藏的问题,那么做再多的练习、讲更多的书都无法突破。

三、分析问题

以下结合我校高三(6)班(重点班)同学们在佛一模中2道错题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错题1】(2016.佛一模1)下列关于细胞内RNA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RNAATP的元素组成相同

B.  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C.  tRNA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1个反密码子

D.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正答率】

【分析】错选的同学多数选B。同学们自己归因为没留意到C选项中的“每”字,看到“三个”就认为正确。实际上是对密码子概念的模糊、不完整。而认为B错的原因是对“模板”一词感到疑惑,虽然知道由mRNA翻译出蛋白质,但不清楚这是不是就是叫“模板”。在觉得C正确的情况下自然认为B错了。所以,表面是粗心,背后是对概念理解不到位、对术语不熟悉。

【错题2】(2016.佛一模2)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仅附着在内质网上

B.细胞骨架是磷脂分子组成的网架结构

C.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与高尔基体有关

D.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倍增,前期参与形成纺锤体


【正答率】

【分析】该题得分率很低,40%的同学错选了C。同学们仍然归因为粗心,没留意到题干中的“动物细胞”。而实际问题是同学们做题习惯不好,看到C选项对了就不再看D选项。如果把D选项看了,即使一开始审题不仔细,也会因出现两个正确选项的疑惑而再审题从而选对。反过来说,如果大家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把题干中的“动物细胞”圈起来提醒自己,也可以通过排除C而选对D。另外,部分同学对细胞骨架的印象模糊,在其它选项都有印象的情况下就选自己不清晰的,于是错选B,这种非理性分析的解题思维习惯也是提高选择题的一大障碍。

四、应对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在选择题上的失误是基础知识不够细致和不良解题习惯的综合结果,而两者又互为因果。基础知识模糊,导致无法清晰地对选项逐个判断,唯有用诸如“不懂就选最长的选项”等“旁门歪道”的方法去选择,这无异于碰运气,做选择题成了买“四选一”的彩票,成绩怎能不飘忽呢?然而,偶尔的“中奖”却让学生误以为方法可行,渐渐养成了不良的解题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往往又被冠以“粗心”等借口掩盖,使同学们不易觉察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继而陷入了死循环。

在过去的广东卷备考中,我曾用写思路方式训练学生应对填空题。面对本届学生在选择题方面的问题,佛一模后我马上把写思路的方法引入到选择题训练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平时的练习,扭转他们的不良做题习惯。大致步骤如下:

以下面例题为例说明具体的应用实例。


【例】下列图示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物质的跨膜运输,其中图甲示渗透平衡状态, hS1S2液面高度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S1S2溶液渗透压相等

B.若用等量清水替换图甲漏斗中S1高出S2的部分,再平衡时△h会不变

C.图乙中bcd运输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D.兴奋产生时,神经细胞膜外Na+内流的方式为图乙中的a

以下是几个学生所写的C选项思路:

 

甲同学:

 


注:左图圆圈中划掉的是学生原来的思路,下方括号内是后来修改的。

乙同学:

 


丙同学:

三位同学都做对了该题,但从他们所写的思路来看,只有丙同学是正确理解。由此可见这一方案的核心是做题时将各选项的判断思路写下来。有了记录,就可以事后分析错因并进行错因归类。如上题中,暴露了学生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理解好知识,属于知识疏漏问题,这时我就要求学士就把自己的遗忘点记录下来;如果属于不良解题思维导致错误,我也要求学生记录下错误的经验,提醒自己这些方法行不通。这样能有效地帮学生补基础同时扭转他们固有的错误做法。如果学生不懂得分析自己的问题,思路记录也能帮助老师迅速明白问题关键所在。学生在练习和记录中会积累起自己的复习资源,不断修正。下图为一位同学在练习后归纳的遗忘点:

 

 

 

 

 

 

 

 

 

 

 

 

在二轮复习中,我坚持使用这一策略进行选择题训练,由于开始时学生不习惯,我要求他们慢慢写,不限时、不求快,做完对完答案之后还要写小结。所以当时每晚的作业就是6道选择题,学生大概用20分钟到半小时完成。应用该策略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补基础和扭转坏习惯,所以我坚持约4周后,感觉学生已经有所改善就又开始进行选择题的限时训练。事实证明,一段时间的慢下来为后阶段的快、狠、准打好基础的。高三(6)班同学的选择题在每周的周测中基本上没有再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五、小结

选择题与填空题不同,学生选对了不一定他们真懂,那些漂亮的正答率往往有一定的欺骗性,使教师误以为学生不存在理解问题。而应用写思路的方法能较好地把问题暴露,使学生自己和教师及时掌握情况,然后才能针对性的处理问题。该方法的应用甚至能提升学生对填空题的答题准确性。而对于如何更好的应用该策略还可以提出更多的想法,比如从二轮开始还是一轮开始更好?本学年,受时间限制,我没有再把该策略应用于填空题的训练了,是否兼顾一下更好呢?这些问题都有待日后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