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
高二历史课堂作业的实效性研究
作者:: 时间: 02016-12-20
刘水秀:高二历史课堂作业的实效性研究.doc
 

高二历史课堂作业的实效性研究

 

刘水秀

 

 

一、具体案例

本人以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为例,对本人在高二历史课堂中的历史课堂作业的运用进行分析和反思。

 

二、教学理念

正面教育是一种专注于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力的方法。本人试着在高二历史课堂作业中尝试着这一理念的运用,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有所喜、有所得。

 

三、案例教学

本节课,本人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本人着重就每个环节中作业的部分进行重点分析和反思。

(一)复习设问,导入新课:

对于历史学科,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维度,时代背景对于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以及对于其内容、特点和影响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对中国近代中国思想探索的时代背景有深刻印象,本人的思路是如下。

1、对比,突出中西方在1840年的差距。并借此对第三单元中所学的内容进行温习和巩固。

2、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分析时代背景的基本角度: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来进行分析。

3、要用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而不是教师的直接呈现。将“近代中国思想探索的时代背景”问题抛出来,征询学生的答案,学生各自分别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时代背景的呈现?

4、关注学生的陈示方式,展示老师对背景梳理的方式:如下图。但留空事件,用红色部分的原位置标明序号,让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逐个将空缺的内容在限定的2分钟内填上事件,并进行口头陈述,指导学生紧扣中心进行表述。

  

 

 

 

 

(二)示范引领,自主探究:

      本课的主要知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每个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类似,因此本课都是以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认知式学习。据课标要求,对于近代思想探索的历程以及维新思想的影响要重点把握。而从全国高考的考情来看,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的考察频率都比较高。因此,我的设计是将“开眼看世界”部分作为示范,由老师来示例,而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的部分则交由学生自己操刀,自主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对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的认识架构,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历史方法和能力在课堂上进行适度运用和练习,自立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反思的达成。

关于时代背景部分的本人示例如下:

     老师先用传统式的文字表述方式示范,再向学生分别点明史和论的区别,以及如何将史论用一句话进行结合,做到表述的完整性,并以此加强对历史思维的培养。最后,老师点明,中国近代史内容中,论的部分基本不变,变化的是不同阶段的史实。因此,只需要将不同时期的史实加以充实,那另外两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就迎刃而解。

经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尽可能史实充分、中心突出地列出“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练习训练,辨清误区:

    在各个阶段的内容讲授部分,根据其内容的难易及课标要求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了以下设计。“开眼看世界”部分主要以典型选择题的解答为突破口。本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定要讲出得出这个答案的理由,不选别的选项的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是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1、右图此书《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思想的核心是: 

   A、改变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抵制侵略,发展中国经济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在学生做这2道选择题时,我将会进行班上的巡查:看学生大部分选了什么答案?有哪些学生完全无法下手?对于完全无法下手解决问题的同学要进行及时的点拨。最后,挑选同学进行答案理由的陈述,并对大家容易产生的共性的错误一起进行分析,理清思路。

这个过程旨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思考是无可取代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大家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而错误的暴露,可以让我们更加明了思维误区在哪里,从而可更有效避免下次重蹈覆辙。而学习领悟能力稍慢的同学,能通过这个过程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帮扶;学习领悟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借此展示自我。这些都会对高二历史课程的继续学习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对比呈现,自主表达:

“中体西用”的内容比较重要,因此运用了史料设问、图片展示、概念陈述、对比等方法来进行问题解决。现摘取两个示例如下:

    1、概念讲述。我先问学生对“中体西用”这个概

念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反映对“体”和“用”的含义

理解不够透。因此再解释清楚概念后,我选择用图片方式进行直观呈现,把中体西用概念的内容做成填空题,让学生完成,并及时反馈。

  2、关于中体西用而进行的思想辩论,本人用比较的方法来解决。我在网上搜到了一张抨击顽固派的图片,用Photoshop对这个图片

进行适当的改造,就形成了另一张与之形成明显对比

的图片。再在下面设计比较的填空。可以非常短的时

间内把这个比较的内容完成。示例如右下图(红色部

分待学生填写后呈现,做到及时反馈)。

维新思想主要通过史料设问、对比分析和选择题训练来完成。如下2图所示:

 

 

 

 

 

 


  选择题选取了典型的全国考卷中的高考题进行难点突破。

1【全国文综Ⅱ】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全国文综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15全国文综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四)结构梳理,知识升华。

     每一课书的总结的很重要,可以对本课所学形成一个整体的观感,形成对于该课学习内容的宏观把握,对于重难点和特点之类的,可以进行再温习。这样的归纳提升用时不多,只需要下课前的一分钟,但起到的作用却甚为重大,可以将整课书的精神主旨进行理解。示例如下:

 

 

 

 

 


     本人对于必修三第20课的总结用了“冲击——回应”模式来展示基本史实。史实呈现后我提出了三个问题:1、这些主张分别学习了哪些层面的内容?2、近代学习西方有哪2个突出特点?3、导致近代思想探索的主要原因是哪个方面的?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答,对于学生在考试中碰到的一些基本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形成了学生对“冲击——回应”模式的基本判断:若是按我们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通常主观原因是根本的,外因是客观原因,并不是影响事件发展的根本原因。但,西方的史学家站在西方的立场看中国的历史,通常会对西方的冲击给予过高的关注,因此,我们也经常会碰到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近代史的史料及表述。

 

参考文献:

1、《正面管教》,【美】简尼尔森、谢丽尔欧文、罗丝琳安达菲著,2015年版。

2、《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美】张灏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美】柯文著,林同奇译,中华书局,2002年版。